誤區一:信息化意味著大手筆投入
證券公司存在政策性壁壘,加之近些年國內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行業回報率較高,很多小券商吸引外界資本增加注冊資本。在多數人眼里,證券交易大集中屬超豪華工程,幾千萬元投下去才能劃出條底線。而有關某大券商“用1個億做大集中打水漂”的途說,竟然嚇退了一批躍躍欲試的大券商。至于實力有限的中小券商,似乎信息化建設只能是一廂情愿罷了。
在中國偏遠貧困的寧夏銀川市,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西北證券公司,只花400萬元便建立了一套總部級的大集中系統,并于去年年底順利投入運營。但這款被叫做“大集中”的系統,并非時下受人頂禮膜拜的“大型機+Unix+大型數據庫”的模式,而是基于“PC服務器+NT+SQL”的小型系統。凡聽說者,大多是先驚詫后懷疑。
大集中絕非高不可攀,也并非一定要構建耗資千萬元的大型系統。大型機固然具有高可靠性,但是購置費用和維護費用也高得嚇人。中小券商能趕在黎明時分先行上路,就連大券商都為之一振。如今業內已經有一批中小券商成功地以舢板代替了軍艦。盡管他們知道自己走不了太遠,但這總比原地待斃要強很多。而且,現在居然有人反過來要對大機的大集中品頭論足了。
誤區二:完成了信息化,風險蕩然無存了
由于證券公司業務性質的獨特性和所涉及利益關系的廣泛性,信息網絡安全建設正成為各證券公司最大的挑戰和隱患。證券電腦應用從其出現就與安全、可靠密不可分。交易所營業部的網絡系統一旦出現故障或被“黑客”入侵,后果將不堪設想,交易所行情故障會引起股民不滿,造成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營業部網絡被“黑客”入侵,巨額資金也將毀于一旦。
然而,很多證券公司在階段信息化之后,大多放松對風險意識的警覺,以為風險蕩然無存,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不然,證券交易安全可靠始終是券商、股民關注的話題,也是IT廠商在證券業推銷產品的根基。應該認識到,任何技術都不能保證絕對的安全。只有同完善的管理相結合,技術才能保證計算機系統安全、可靠的運轉。當前證券業的發展很多問題都與內控有關系。有些例子很能說明問題。雖然有些公司整體上辦得不錯,或者說絕大多數營業部都是好的。但是有一家營業部失控或出現違規,所造成的罰款或損失就會把整個公司完全拖垮。
就網絡通訊來說,目前中國電信的服務水平仍然不能讓人徹底放心。業內有專家透露,依照中國電信自己的承諾來測算,一年中有6天通信不能保證暢通。這對證券公司來說,是個可怕的數字。而國內其他電信公司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依靠中國電信來實現。在這種背景下做交易集中確實有些冒險。災難備份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是券商用來抵御通信風險的最好工具。
證券業務系統面臨的安全威脅,主要體現在對營業部和總部的網絡系統的破壞;對網上交易門戶網站的攻擊和蓄意的破壞;對各營業部與總部、營業部之間信息傳輸的破壞。因此,營業部在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運行、維護等方面,應當把安全措施落實到信息技術管理的每個環節;加強信息技術人員的管理,牢固樹立防范意識。指導下屬營業部加強系統的優化建設和安全管理,防止數據遺失、損壞、篡改、泄漏,提高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與穩定性。
誤區三:集中交易在區域布局上一步到位為好
Internet技術的深入發展,引發了中國證券行業的一場深刻的變革。集中則是充分發揮網上交易優勢的前提條件,只有管理、數據、策略及服務的集中才能充分地將網上交易演繹得淋漓盡致。在2002年證券行業信息化建設中,集中交易已然成為最敏感、最熱門的話題,但“集中”這顆靈丹如何服用? 從目前情況上看,有證券公司貪圖求大求快、全國布局,在區域布局上有力求一步到位的傾向。
在我國政府的信息化規劃中明確提到,“信息化建設主要按照領域信息化、區域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四個方面有重點、有步驟地展開”。證券交易與服務系統從分散走向集中是信息技術在證券市場應用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證券機構集約化管理和金融業務創新的必然結果。證券經營機構應根據自身的規模、信息系統的現狀及發展戰略,審時度勢,不僅在新一代系統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到平穩過渡,在實現上也要循序漸進。
因此,券商應該從集中式交易中心開始,逐步完成本區域內的機構互聯,進而建立以社區、證券服務部和機構用戶為代表的分布式服務網絡,創造證券營業部以外的客戶收益,最后改造傳統的分散證券營業部經營模式。即首先實現地區集中交易,然后實現全國集中交易。故對證券公司而言,可實現邊投入,邊建設,邊回報的客觀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在不影響現行系統和經營模式運行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地改造傳統系統。
誤區四:交易系統最好由同一個廠商來完成
由于證券公司的營業部要直接與兩家交易所聯網,因而柜臺業務系統成為整個交易體系中的重要環節,除完成證券交易委托的功能外,還在發行、清算、行情發布、內部監控、信息咨詢與服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早期的柜臺系統都是各家證券公司自主開發的,近年來逐步采用了軟件開發商提供商品化軟件,目前正在走向統一的過程中。主要有金證、恒升、新利、復旦金仕達、福州頂點等五家軟件開發商開發的產品,這5家公司的產品約占市場份額90%,部分證券公司自行或與其他軟件商合作開發了自身的交易系統。
傳統的觀點認為,由軟件生產商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務是信息化過程的最佳選擇。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拿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來說,在發展過程中,電腦交易系統也逐步形成了各具風格的特點。如上交所采用全內存交易撮合模式,效率更高;深交所交易主機采用容錯機,并實現集群化主機分品種交易,穩定性更好。但兩交易所都致力于不斷地對電腦交易系統進行擴容、改進和升級,以滿足效率和安全的需求。
目前,集中交易系統的開發出現了同一交易系統由不同廠商來完成的趨勢。不同廠商在系統開發中,有著優勢的互補,使得組成的新系統用有更加卓越的性能。申銀萬國建立的新一代技術平臺開發建設中,新一代科技平臺初步確定了三十二個子系統,如經紀人服務子系統、機構客戶服務子系統、客戶自助服務子系統、銀證通業務子系統、集中交易子系統、集中報盤子系統、集中清算子系統、集中報表子系統等等。但是對各個系統的建設,申銀萬國將其交給不同的開發商開發,以求更加卓越的性能。縱深化的業務系統會成為發展的主流,而一味追求大而全、子系統性能一般的系統不會受到證券公司的歡迎。
誤區五:信息化=貴族化
在信息化建設過程當中,有些證券公司負責人對信息化不甚了解,對信息化盲目崇拜,信息化等同于貴族化。其實,證券行業的信息化解決的是非常普通、實實在在的問題,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新玩藝。舉個例子,國通證券組建全公司范圍內視頻會議系統,在我國證券市場率先應用IP視頻系統。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可以把每日的股評信息、公司會議信息通過系統實時傳送到全國30多個營業部大戶室和有關部門領導及員工桌面,實現信息傳遞的交互性,極大地方便了全公司各個營業部內部會議的召開。同時,30多個營業部分會場的會議信息也將同步傳送到各證券營業部的營業大廳,使各個營業部及股民及時了解股市動態,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廣大股民。
就像九十年代之初曾經出現的股民通宵排隊炒票、炒號,當時證券公司的手工交易方式不能滿足眾多股民的炒股需求。證券公司后來之所以積極引入IT技術,最樸素的原因就是要提高生產力,或者說怎樣把我們每一個營業部每天接收客戶的數量以及接受客戶委托的筆數,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IT技術的應用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證券營業部的業務瓶頸問題。
信息化的目的是為了貼近股民,提供更好的服務。現在很多投資者已經感覺利用互聯網能帶來更多、更準確、更方便的服務。獲取信息方面快捷,交易成本也開始下降,檢索信息和分析信息能力大幅度增強,也提供了投資者互相交流的渠道。但也必須看到其負面影響,越來越多的信息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這就需要證券公司利用通俗的語言,簡短的總結性的東西,為投資者提供服務。只有這樣,才能使信息化從神圣的殿堂走向平民百姓。
誤區六:信息化馬上能帶來收益
資本的本性是趨利性。信息化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需要對項目進行風險評估、收益評估。證券公司信息化建設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得生存并得以發展。然而,證券公司信息化過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緒。當然,這也與目前證券行業不景氣、券商生存危機四伏有關。
以網上交易為例。網上交易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通過構筑一個虛擬交易環境,取消固定交易場所,從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然而大部分營業部在開通網上交易業務的時候,一般都不會取消營業部柜臺交易。這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局面,網上交易不但沒有降低營業部的運營成本,反而由于技術投入和運營費用的增加,還增加了營業部的成本,從經濟上說是不合算的。一個項目從經濟上找不到合理的商業模型,就很難獲得持續發展。
如何正確處理傳統營業部業務與集中式網上經紀業務千絲萬縷的關系,是每一家券商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發展集中式網上經紀業務,必然會從傳統營業部分流一部分客戶,在早期的網上交易運作模式中,營業部還是經營的主體,所以這個矛盾并不突出,但是在集中式的運營模式中,營業部已經不再是運營的主體,取而代之的是券商總部或單獨成立的經紀公司。運營主體的變化,必然帶來利益結構上的矛盾。
面對這樣的問題,首先應當認識到這是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矛盾,站在公司總體利益上考慮,其本質和目標并不沖突,現實利益暫時性的損失將會帶來長遠利益的高速度增長,其發展空間巨大,因此對于發展網上證券經紀業務應當采取積極推進的態度。其次,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采用不同的經營方式。畢竟中國證券行業的網絡化發展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同時,證券公司應該積極發展利潤增長點,提供增值服務。加拿大今天已經沒有了獨立的傳統券商,全部被銀行收購而成為其屬下的證券營業部,而繼銀行之后,保險業又開始涉足證券市場。這也為中國證券業敲響了警鐘,“入世”之后面對國外超級券商的大舉進逼,業務單一、管理薄弱的中國傳統證券公司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保住自己原有的席位?
誤區七:片面追求豪華
證券業五月份開始的傭金制度改革,使得券商來自傭金的利潤大幅下降,降低成本成為眾多券商的首要工作,而證券信息化作為提高券商競爭力的“利器”之一,也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原來對網上交易、網絡咨詢多多少少有點微詞的傳統券商,也開始真刀真槍開展相關業務了。
相對于其它行業來說,證券行業的信息化本來就算是比較快的,加上兩年來的增資擴股熱潮,10億元以上資產規模的證券公司從5、6家急速增長到 30多家,巨大的利潤壓力和投資回報逼迫證券公司不得不進行新的市場擴張和爭奪。各家券商紛紛快速出臺了大幅投資計劃,加快信息化進程。“體格健壯”的券商大手筆投入,得以強身健體的中小券商也毫不示弱,攀比、豪華之風四起。
問題是信息化投資如何形成合理的投資收益結構?如何避免攀比、浪費或好大喜功?如何形成良好的評價?如何構造出良好的收益支撐體系?如何以業務為核心讓信息化設施真正發揮作用?片面追求豪華很可能造成證券業的新一輪泡沫和危機。
中國證券市場信息化建設必須立足國內、面向世界。在保障系統安全的前提下,營業部應當力求避免因不切實際地提高系統安全級別而造成投資浪費; 避免因引用未經消化吸收的境外安全保密技術和設備而對信息技術管理造成消極影響。信息技術管理規范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力求簡單明確,便于對照檢查,便于操作。
同時,在戰略層面,證券行業、各家券商需要從宏觀視野,盡快制訂符合國情、具有創新精神并切實可行的金融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為金融信息化指明前進的方向和發展道路。
誤區八:信息化完成,守株待兔等客戶
證券行業的信息化,很容易走兩種極端。有些人認為證券電子商務只是用技術代替手工,對技術引發的實質性變化認識不足,一些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認為,信息技術是技術部門的事,自己不要學,技術投入是額外負擔,會導致成本上升。第二種情況是對信息化有極度的狂熱,信息化一旦完成,并不能很快改變思維觀念,在客戶開發、新產品研發上守株待兔、進取心大減,以為信息化萬能。
heet://www.bzrlzy.com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建材城中路12號院17號樓1層119室
武漢分公司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南國雄楚廣場A4棟2011室
鄭州分公司地址:河南鄭州金水區東風路科技市場對面米蘭陽光6號樓917室
郵 箱:haidanet@163.com
24小時聯系電話: 15201609116 13651084380